阅读历史的打开方式——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16章的总结与感想


阅读历史的打开方式——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16章的总结与感想

註:此文寫於 14-Mar-2022, 修好博客後重新上載於 26-Jun-2024

目录

★俺为啥要写这篇东西捏?

★大伙儿读的是啥历史?

★历史可以怎么被理解捏?

★当今的新闻,就是未来的历史

★俺为啥要写这篇东西捏?

《如何阅读一本书》成书于1940年,两位作者分别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和连续十四周取得电视益智节目冠军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全书从阅读的不同层次,讲到分析的技巧,以及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最近,俺在学世界史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于是去读了其中一个章节《如何阅读历史书》。便想和大伙儿分享一下这个颇有启发性的章节和俺的思考,并希望能引起列位看倌对此书的兴趣。

(稍作跑题:此篇文章发布的时候,大致也是某位喜欢随想的博主或许不再上线的一周年了。虽然,那位博主可能不再上线了,但是,笔者希望借其行文风格以作纪念。)

★大伙儿读的是啥历史?

大伙儿读历史指的通常是阅读基于史实的【叙事】,而不只是何年何月发生何事的史实记录。书写历史者会收集大量的史实,根据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事件对比等构建【论述】。而这些论述往往会影响大伙儿对当下事件的判断。

俺举个例子,犹太复国主义者们常常用犹太民族流散、乃至于遭受纳粹迫害的历史以论证犹太复国的必要性;犹太教中的反对复国主义者则倾向于将同样的历史描述为犹太人必经的苦难。

因此,对历史大伙儿总是有着不同的论述。但是,在【非限定条件下】哪怕是对于史实本身,有时也【不能达成共识】。

比方说,通常大伙儿把美国内战的结束设置于李将军投降后五天,林肯遇刺的时候。但是,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在此后,南方州还保留着Jim Crow Laws以限制非裔美国人的公民权,因此,美国内战在当时仍未结束。

有一个更本土的例子,人们往往使用一个两位的数字指代发生在八十年代末春夏之交的事件。但是,俺觉得这个数字本身指向的仅仅是狭义的结束时间。以其指代事件,令大伙儿对事件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不幸的结束,而不能令大伙儿更好地关注事件起源、过程、和影响。

★历史可以怎么被理解捏?

如前文所述,历史学家需要【构建叙事】。那么,他们就必须有一套【理论】或【叙事模式】。然后,他们便会把史实填入他们预先设定的框架。

比如,马克思主义者常用五阶段论(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和经济决定上层等来建构历史叙事。而福山则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建构了自由民主制是历史的最后阶段的论述。(插句题外话:有趣的是福山未成名前《历史的终结?》是有问号的)

不过,卡尔波普尔则认为当今的知识并不足以预测未来的历史,因而任何的历史决定论都是不严谨的。

当然,上述的三种模式都是宏大叙事,细分到不同的主题也是有不同的论述滴。

如果列位看倌想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话,那么【阅读不同的叙事】,对比地思考他们【是否可以解释到事件】、【对哪些事件闭口不谈】、【是否错误地使用了史实】以论证自己的叙事是必不可少的。

俺认为,现在中国大陆的历史课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批判性思考】的部分。一方面,大陆官方的史书往往只提供一种历史的论述,而并不鼓励不同论述间的对比;另一方面,教科书为了迎合马克思的理论,强行地把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归类为封建制度。

勘误於 26-Jun-2024: 最近和友人讨论起五阶段论,经查证【五阶段论】并非出自马克思而是出自史太林, 后经毛泽东要求以此解释中国历史。

★当今的新闻,就是未来的历史

最后,其实大伙儿可以把阅读历史书时思考的问题延伸到阅读新闻上。与阅读历史相似地,咱们阅读新闻时往往并不了解事件的全貌。(不然咱们也不需要阅读新闻了)

因此,阅读新闻时也需要考虑作者是谁(往往也意味着立场是啥),这个事件在作者的叙事中的角色是啥这些阅读历史时考虑的问题。